高考出分,考生如何做好心理调适?
——《致家长及考生的一封信》
各位家长及考生:
你们好!近日,随着高考发榜,急剧的生活变化常常会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,易引发各种心理应激反应,考生本人和家长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平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。
一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考试结果
高考只不过是人生漫长旅途中的一站而已,成绩决定不了未来的命运,只要肯努力,什么时候用功都不晚。当孩子没有考好或答题过程中存在遗憾时,可能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态,会一直和父母抱怨,后悔自己考前没有做好准备,埋怨自己还不够努力,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,吃不好睡不着、失眠紧张多梦等。家长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讨论考试成绩,多陪孩子聊天、读书、运动等,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,多跟孩子探讨一些名人奋斗的故事,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,近期,多陪伴孩子,做好心理疏导,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,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力量,教会孩子用平常心看待高考成绩。
二、做好人生规划,制定新的人生目标
从紧张的备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后,孩子难免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,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种虚无、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。茫然不知所措、百无聊赖,一下子没有了目标,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。家长在这个关键期,应该多陪伴孩子,和孩子探讨人生的意义,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,鼓励孩子做好人生规划,制定人生的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,让孩子提前了解未来学习的专业和研究方向,确定好人生目标,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终生。
三、考后“关注问题”解答
问题一 :考后不说话、消极、处于封闭状态,怎么办?
解答:假如过去亲子间沟通是顺畅的,考生突然陷入封闭,很可能是因为其对考试的自我判断是负面的,不敢面对。此时,可以先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。同时,要加强感知、观察、分析,然后加以回应。家长不要逼孩子,这样容易形成“硬碰硬”的状态。可以通过陪伴来让考生放松下来,陪他们一起旅游、运动,甚至一起做家务等。如突然暴躁长期意识消沉、总发呆、情绪低落等,家长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,不要讳疾忌医。
问题二: “考砸了”怎么办?
解答: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,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愉快。遇到这样的情况,考生们首先需要合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。与此同时,不妨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,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,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,坚信暂时的挫折和失利对我们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,只要我们坚定梦想,无论去到怎样的高校、无论是升学还是复读,都可以通过努力在未来重新获得成功。
问题三: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准备?
解答:首先以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、兴趣为先。可以一起来分析考生在专业、职业领域的优劣势,有商有量。完整收集各类专业填报相关资料也很重要。尤需注意,这个环节家长最好不要代劳,让考生自己来完成。填报志愿事关他的人生未来,考生应更有责任意识和担当。
问题四:填志愿时和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?
解答:把填报志愿当做全家的一项重大决策,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,围绕各自对志愿填报的想法、各种填报策略的利弊等进行交流。考生们可以用更多“换位思考”,了解父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期望;家长们也要更多运用同理心,去感知孩子内心的向往和需求。大家可以一起利用网络了解高校及专业的情况,也可以通过参考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提示、一起收看高考志愿填报大直播等,广泛收集信息、深入交换意见。
问题五:你说过这样的话吗?
解答:“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的,所以你也不能差。”“同样学习,怎么人家隔壁小王那么优秀?”“那个孩子只考进某某大学,太可了!”“当初就不该生你!”作为家长,这样的话你说过吗?不善于沟通的家长应学习一些沟通表达技巧及倾听技巧,要学会讲解心语,温和理性地进行沟通;善于沟通的家长会设身处地,看见孩子的不容易。
问题六:这段特殊时期,如何给考生更好关爱?
解答:不要从考前“什么都管”的极端,走向考后“什么都不管”的另一个极端。保持一定强度的沟通非常重要。除日常生活、心理方面的关爱以外,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、探讨关于社会、行业等的一些发展趋向。比如,共读一本书,读完一起交流,这也是一种引导。让考生不再停留于当下,开始自我学习、展望未来。
问题七:让考生放肆玩闹、通宵游戏,合适吗?
解答:适度调整放松,吃喝、玩闹一下没有问题。但过度放松,不仅可能引起生理不适,也可能因“考试紧绷、考后放纵”这样巨大的落差,令考生陷入迷茫的心智状态,反而不利于马上要进行的填报志愿和高校入学。可以让考生自己订立生活、学习计划,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。
问题八:缓解焦虑、调节情绪有什么方法?
解答:除了呼吸放松法、正念练习法、想象放松法外,也有直接表达法。如果有紧张情绪,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,比如写下来、画出来;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,如好朋友、父母、老师进行倾诉。说出来后,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。很多时候,说出来这一刻,焦虑情绪就得到了缓解。
同学们,家长们,高考上半场已结束,下半场仍大有可为,高考只是起点不是终点!让我们一起携手向未来!
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
2022年6月23日